曹操手下17个一流谋臣,有4个是袁绍军中的“叛徒”
《三国演义》中,手下谋士最多的当属曹操,能叫得上名字的就有17位顶尖谋臣,包括郭嘉、许攸、荀彧、徐庶等赫赫有名的人物。有趣的是,这17人中竟有4位原本是袁绍的部下。这也难怪实力雄厚的袁绍最终会败给曹操。
这四位转投曹操的谋士分别是郭嘉、荀彧、许攸和董昭。前三位堪称顶级谋士,董昭也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人才。让我们具体看看他们的故事。
先说郭嘉。这位天才谋士21岁就投奔了袁绍,但很快发现袁绍难成大事,果断离开。在《三国演义》中,经荀彧引荐、程昱举荐,郭嘉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他眼光独到,曾举荐刘晔,更献上遗计定辽东的妙策,让公孙康主动斩杀袁氏兄弟归降,使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辽东。不过正史中并未记载此计出自郭嘉。
展开全文
荀彧同样来自袁绍阵营,被曹操誉为我的张良。当曹操攻打陶谦时,正是荀彧和程昱保住了三座关键城池。他提出的战略都极具远见:以兖州为根基、实施二虎竞食之计、迎汉献帝定都许昌、训练水军等。官渡之战前,正是荀彧力劝犹豫的曹操与袁绍决战,并在战时保障粮草供应,最终助曹操一统中原。晚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失宠,被调往前线后神秘去世。
许攸的故事更具戏剧性。他早年与曹操交好,后辅佐袁绍。官渡之战时,因家人犯法被捕而转投曹操,献上偷袭乌巢的计策,直接扭转战局。可惜他居功自傲,在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及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斩杀。曹操虽厚葬许攸,但也难掩其咎由自取。
最后是董昭。他因精通养生之道引起曹操注意,建议将汉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成为曹操心腹。后来更推动曹操加九锡称魏公,官至司徒。这四位谋士的转投,不仅削弱了袁绍,更让曹操如虎添翼,最终成就霸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