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再反转,黄金价格怎么突然就“崩”了?
可以从上图看到的是,从2022年开始,黄金价格开始走出了明显的上市趋势。核心诱因是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的美元储备被冻结,这使得全球央行对美元作为重要外汇储备货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美元已经出现信用危机。
由此,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我国黄金储备规模增长31.4%,澳大利亚增长29.7%,日本增长12.5%。而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认为,自2022年中以来,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增加了3倍,达到每季度约1000万盎司。央行购买行为几乎完全解释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黄金需求的增长,中国、波兰、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和卡塔尔等6个新兴市场央行是购金主力。我国央行自2022年11月开启了本轮黄金储备增持(2022年11月金价单月涨幅高达3.57%),截至2024年4月已实现连续18个月加仓,3月购入16万盎司,4月仅加仓6万盎司,5月暂停加仓。
也正是本轮各国央行的大举加仓,各大经济体都在寻求全球货币体系重构,抛美债,买黄金,以摆脱“美元霸权”,导致了原本黄金与美元指数相关性的大幅下降。俄乌冲突后,美元的全球霸权已经出现松动,全球很多央行开始抛售美债、增持黄金,黄金的货币属性逐渐恢复。
一般来说,名义利率(一般以10年期美国国债作为参考)= 实际利率+预期通胀率,由于黄金价格与预期通胀率(CPI)正相关,与名义利率负相关,因此正常情况下,黄金价格将与实际利率负相关,进而美元指数或美元走强,黄金价格下跌,但是在4月份美国非农继续强劲,美元继续强势的情况下,黄金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诡异”情景,逻辑变成,信用货币降息或超发,金价就会上涨。
不过,短期随着欧洲央行降息已经落地、全球央行对黄金的增持力度变弱,在未来一段时间,金价跟美国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可能会出现强势反弹,以重新反映金价的金融属性定价逻辑。
目前来看,近期黄金价格闪崩的原因正是如此,在央行购买力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美国那边5月份的非农数据继续大超预期,美元指数6月7日大涨0.79%,随后周一、二跳空高开,金价无奈走低,相关性回归。
02 未来金价将如何演绎
那么未来金价将何去何从,这其实是市场最关心的方面。先给出的结论是,中长期,黄金价格大概率会在高位震荡,540-570元/克这个区间(2300-2450美元/盎司)。核心原因在于目前的全球环境,先是G7之一的加拿大扛不住,宣布降息25个基点,预期未来的7月和9月都有可能继续降息以刺激经济,这是G7国家中第一个也是加拿大近四年首次降息;随后隔天的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也宣布降息25个基点。
随着欧洲央行开启降息,目前除美国外,全球都已经进入了降息周期。只有美联储仍然硬挺着。目前,美元指数也处在拐点的区域,频频“超预期”的经济数据挽救了美元指数的颓势。然而中长期美联储降息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背景下,黄金价格依旧有较强的支撑。
而黄金价格向上的驱动因素核心依旧在各国央行手中,那么问题来看,央行还会继续加仓黄金吗?
答案是肯定会的,央行买入潮远没有到头,而且主要购买力就在我国等新兴国家市场。短期来看,我国央行购金逐渐减弱,然后暂停的一方面是18个月的购金周期结束;另一方面还是考虑成本,尤其是市场投机资金看到央行大幅度增持以后坐“顺风车”的比较多,今年2月底之后的这一波金价涨速过快。而且金价接近2450-2500是一个很大的阻力,暂缓购金也是情理之中。况且3万多亿美元,即使陆续进入黄金市场也很难消化,而且把金价短期拉到一个非理性的位置,价差一旦形成,波动会相当大。
将时间拉长来看,我国甚至全球央行购金会是个长期战略。数据上,根据中金统计,目前全球新兴国家市场央行持有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平均在10%-15%,这一比例远低于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法国的储备比例均在65%-70%,而俄罗斯央行持有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为26%,印度约为8%,而我国的比例刚刚超过5%(最新数据5.2%)。
这也是新兴国家央行成为黄金最积极的购买者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新兴国家在寻求提高黄金储备比例,另一方面,世界正在经历第三次全球货币体系寻锚,这将对包括黄金在内的资产定价产生重大影响,换言之,除了新兴市场,欧洲、亚洲等发达国家央行也在积极配置黄金,比如5月底有消息,韩国央行及国家养老金服务(NPS)正考虑开始投资黄金等。
总结来看,本轮金价上涨接近尾声,随着欧洲央行的降息落地,意味着短期利好出尽,叠加金价高位,央行减缓了加仓黄金的脚步;而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使得美元指数短暂上扬,拉回了与金价的相关性。金价短期继续上行的阻力较大,甚至有投机资金获利了结导致金价走低的可能性;然而中长期来看,由于全球降息周期下,美联储降息将是导火索,叠加长期各国央行对黄金配置偏好大于美元,使得未来金价仍有上涨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