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都不要了!国足无缘世界杯后重金包酒店,一天4万多元
这件事,换谁都难免生气。
球迷们开始细算账:按照5天的住宿计算,单单房费就得20万元,剩下23到25名球员,每人平均能住两间房。
有人调侃道:“球场上进不了球,倒是开房挺积极”“成绩差的人总是越发讲究,踢得不好反而更讲究待遇。”
还有人翻出往事,提到以前国足在惨败后入住豪华酒店的新闻,现在球队成绩一路走低,但待遇却丝毫没有减少,这让人怎么能不心寒呢?
说回比赛本身,这次的世预赛对国足来说真是灾难性打击。
18强赛打了9轮,2胜7负,积6分,毫无疑问垫底。
国际排名也一路下滑,从4月的世界第94位下降到了第99位,亚洲第15位,连泰国都凭借1238.34分超过了我们,跃居亚洲第14位。
这可是自1992年国际足联设立排名以来,泰国首次超过中国队,最尴尬的是,这种丢脸的局面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13年1-5大败泰国的“泰囧之战”。
尤其是输给印尼那场比赛,令人心情异常沉重。
原本大家还希望能争个小组第四,然后去打附加赛,结果居然直接被对方“斩杀”。
更让人尴尬的是,国足的定位球战术被批得体无完肤。球迷们纷纷调侃:“角球永远模仿阿森纳,人家是‘厂式弧线’,咱们是‘厂式失误’。”
主教练伊万在发布会上解释说,球队练了三种战术,但是“对手防守太强”。
每次输球,似乎总有“客观原因”解释:场地不好、天气太热、对方归化球员多……但就是从未提及自己技不如人。
说到伊万,他的去留如今成了球迷们心头的一根刺。
在赛前的发布会上,有记者直言问他是否是最后一次执教,他含糊其辞,称要与足协讨论,并强调“先专注比赛”。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国足战绩如此不堪,教练团队势必会有人需要“背锅”。
然而,更令球迷们不满的,是伊万的用人思路。
虽然球队伤病严重,胡荷韬、朱辰杰这些主力球员无法上场,新召入的侯永永、刘祝润这些年轻球员尽管在中超都有一定表现,但伊万就是不愿意给他们机会。
有球迷不禁吐槽:“既然已经提前出局了,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锻炼新人?难道要让那些老面孔踢到退役?”
关于集训时间,伊万的回答也颇为耐人寻味。
他说:“教练们都想多些时间磨合,但球员在俱乐部的出场机会太少。”
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再细想,这话完全自相矛盾。既然知道球员在俱乐部没有比赛,为什么不提前集训?
既然集训了,又为何没有打造出任何有效的战术?
看看人家巴林队,尽管提前出局,但球员们依旧能轻松逛街,心态轻松得很。而我们的国足却是封闭训练、包场酒店,仿佛是在准备一场生死决战。结果呢?越紧张越出错,错误不断,骂声四起。
这次包酒店事件,实质上反映的是球迷们积压已久的情绪。
曾经,国足输了球,球迷们还会骂他们“不争气”、“没骨气”,但如今更多的是无奈和麻木。
有网友表示:“花20万包酒店,不如花20万请一位青训教练,或许十年后能培养出几名有潜力的球员。”
最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国足似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成绩差→换教练→高价请外籍教练→继续成绩不佳→再换教练。
每次换教练,花的钱一点没少,但问题始终没能解决。
看这次包酒店的事件,表面上是为了“封闭备战”,但实际上更像是在“花钱买安心”。仿佛只要把球员从外界隔离起来,就能避免外界的批评,掩盖管理上的混乱。
但真正应该“封闭”的,不是酒店,而是那些不切实际的决策;真正应该“隔离”的,应该是那些尸位素餐、毫无作为的官僚作风。
6月10日晚,国足将迎来与巴林的最后一战。
客观来说,巴林的实力并不强,近期状态也不见得出色,因此国足是有机会赢得这场比赛的。
但即便赢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小组第五”和“小组第六”的差距罢了,依旧无法改变早早出局的现实,更无法挽回球迷们的心。
如果输了,那情况只会更糟,不仅世界排名继续下滑,连2027年亚洲杯的分组抽签也会进入第三档,到时恐怕又是“死亡之组”,出线难度将陡然增加。
但更为严重的是,这场比赛的结果会让球迷彻底失去信心。当一支球队连“最后一场”都踢得如此狼狈,而管理层还在用“包酒店”这种表面功夫来掩饰,谁还会相信他们能够找到出路?
国足包酒店的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中国足球的浮躁与功利。
大家常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可是回顾这些年,投入的资金有多少用在了“面子工程”上?又有多少真正流向了青训、基层足球?
球迷们并非反对“合理的保障”,而是无法接受“输球不输阵”的虚伪;并非要求球员不能住豪华酒店,而是希望这笔钱能够花在应该花的地方。
中国足球的尊严,不是靠包酒店、封闭训练就能赢回的,而是要靠场上的拼搏、每一个进球,靠青训体系的建设和联赛水平的提高。
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那么不管住多贵的酒店,都不过是“皇帝的新装”,只能徒增笑柄罢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