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把“入洞房”称作“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在《封神演义》中,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被描绘得相当精彩。商朝一旦覆灭,周武王便建立了周朝,而“周公之礼”中的周公,其实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生卒年不详)名为姬旦,亦称叔旦,是周朝创建的重要功臣,历史上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还有着“元圣”和儒学先驱的美誉。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亲弟。
在周朝建立的初几年,周武王不幸去世,年幼的周成王接任王位。为了维护刚刚奠定的周朝政权,周公主动承担起了辅佐成王的重任,处理国家的政务,掌握了大权。这一举动引来了一些权臣如姜太公的疑虑,他们担心周公会趁机篡位,但在周公的劝导下,最终他们都同意了周公的代理统治。
周公的管理与治理在周朝初期的稳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制定了礼乐,以稳固周朝的国基,还成功镇压了叛乱,可以说他是周朝的伟大功臣之一。《尚书大传》这本书中总结了周公的丰功伟绩:“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除了众多的成就,周公还有许多著作,奠定了商末周初儒学的基础。以上种种成就构筑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作为一位如此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会与男女间的私密事情相联系呢?为什么人们将夫妻之事称为“周公之礼”呢?
古人所指的“周公之礼”实际上是指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这一常识如今已为人所知。接下来需要讲的便是“周公之礼”的典故来源。传说在周朝初建立之际,男女关系的混乱程度不亚于现代社会,许多男女在未成婚之前便私通,造成了较坏的社会风气。
对此,周公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合适的,因此他制订了应当在婚后才能行房事的规定,逐渐形成了今天所称的“周公之礼”。古人言辞含蓄,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同房的行为开始被称作“周公之礼”,这一表达方式自此广为流传,直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使用这一成语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事务。同时,周公对于礼仪的制定可谓是亲力亲为,他将从求婚到成婚的过程细分为七个环节,在周公的治理下,周朝的礼法逐渐趋于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婚礼仪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