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制出超薄铷原子钟,三千万年误差仅1秒
大家知道瑞士手表闻名全球。可你知道世界上最准的表是什么吗,那就是我国产的超薄铷原子钟,其精准度可以达到三千万年误差仅1秒。而且这个原子钟不久就会量产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拥有一台了。
最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研发了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铷(rú)原子钟,目前已完成研制并实现量产。消息传出,不少小伙伴产生好奇:原子钟是什么钟?研究这玩意有什么用呢?
我国最新研制的超薄铷原子钟
什么是原子钟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钟表,哪怕走得再准,一年下来也会有几十秒的误差。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卫星导航、火箭发射等就会产生巨大影响,这就需要用到更为精准的原子钟。
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由于这种电磁波非常稳定,再加上利用一系列精密的仪器进行控制,原子钟的计时就可以非常准确了。
目前用于原子钟的元素包括氢、铯、铷等,精度最高的原子钟,三千万年仅误差1秒。其中,铷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原子钟,其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好,可大量应用于武器装备、电信、电力等行业。
制造超薄铷原子钟面临多重挑战
此次203所研制的超薄铷钟,专为板卡用途设计。板卡是一种印制电路板,制作时带有插芯,可以插入计算机的主电路板(主板)的插槽中。板卡主要特点就是模块化,便于功能扩展及硬件更换维修。
按照行业标准,板卡厚度大多为2厘米。也就是说此次203所研制的超薄铷钟的厚度,不高于2厘米,确切地说只有1.7厘米。长、宽也仅7.6厘米,完全符合板卡使用要求。
展开全文
用于卫星的铷原子钟
那么研制超薄铷钟的难点在哪里呢?
超薄铷钟内部有个量子系统,是一个物理部件,它的大小和性能指标存在一定的冲突关系。要在减小体积的同时避免性能损失,需要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
同时,铷钟内部部件工作温度从80多度到120多度,将这些高温部件集成在那么小的空间,相互之间难免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的指标和可靠性,这对热设计等技术也带来很高要求。
成功克服多项难题后研制的超薄铷钟产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例如其内置1PPS驯服功能,可以接收任意导航卫星的信号,达到频率校准的目的。也就是说,只要天上的导航卫星信号能被产品接收机接收,它就能达到导航卫星的时间精度,即20纳秒左右量级。
即使失去导航卫星信号,超薄铷钟也会自动进入保持状态,保持时间精度取决于频率稳定性和漂移率,而该产品可以在数天内保持微秒量级守时精度。能稳定地保持时间,正是原子钟存在的意义。
原子钟运用范围之广,超乎想象
电影里,特警们开展行动前,总会表情严肃地凑到一起,伸出手腕对表,以便统一行动。但在战争中,各个作战系统怎样“对表”?就得靠原子钟了。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精准的时间系统成为网络作战的关键,一旦时间被打乱,整个指挥系统、武器系统将面临瘫痪。目前我国国防领域正在构建标准的时间体系,各兵种、武器都将纳入其中,原子钟将对时间频率的同步精度发挥重要作用。
超薄铷原子钟
生活中同样离不开原子钟。例如在通讯领域,通讯基站对时间同步有很大需求,在即将来临的5G时代,这一要求将更加严格。在金融领域,原子钟是保证金融网络时间一致性的核心设备之一,如果股票操作产生时间差,可能有人借机进行违规交易。此外在电力、交通等行业,原子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目前这款超薄铷钟,基本已将铷钟产品的尺寸做到了极致。据该项目负责人透露,203所正在研发具有全新机制的芯片原子钟,其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现在该所已制成工程样机,计划于2019年进行量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