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地图出炉,哪里的人最容易胖?
原创 编辑部 小吴 常笑健康
8月17日,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团队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数据样本来源是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1580万名成年人的体检数据,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
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份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
解读一:
「北重南轻」「男胖女瘦」
注:因缺少数据,未包含台湾省以及香港、澳门地区
这项研究数据整体呈现「北重南轻」「男胖女瘦」的倾向。
北方超重/肥胖的比例普遍高于南方,其中超重比例前三名的省份为内蒙古、山东和河北,江西、海南、广东超重比例较低。
男性超重/肥胖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约40%的男性都超重了。
此外,研究还发现:男性中青年阶段患病率增加,而女性迈入老年后患病率升高。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54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在65~69岁达到峰值。男性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在70~74岁达到峰值。
解读二:
80%存在并发症,脂肪肝最常见
都说肥胖是百病之源。除了发病率,文章还披露了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数据。
并发症种类及患病率
并发症数量
很明显,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患者并发症的患病率更高,特别是脂肪肝、血脂异常、糖尿病前期和高血压。
而且患多种并发症的概率也高,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脂肪肝、慢性肾病、胆石症、颈动脉斑块。
你胖不胖
两组数字说了算
看完这个简单的报告解读,北方的朋友不必担忧,南方的朋友也不要自喜,这个数据是根据BMI统计而并非实际脂肪率。
北方数据偏高与其身材高大、更壮实有一定关系。南方的朋友要多多检查自己虽然瘦但是有没有小肚子的隐形肥胖问题。
我们日常可以结合两组数字来看自己到底胖不胖:
BMI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腰围
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的首要指标,测量肚脐上2厘米的水平线的长度。
这个肥胖地图不是让大家看看哪里的人更胖,而是提醒我们所有人,肥胖=慢性病风险增加。
所有人都要警惕自己的真实的脂肪率,尤其是腰腹脂肪,看看腰围是不是超过了身高的一半。
点击进入小程序,自测BMI
管理好体重
就是管理好健康
其实肥胖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
“管住嘴”能在短期内使体重明显下降,之后需要长期“迈开腿”配合来控制住体重。
管住嘴:控制总热量,低脂高膳食纤维饮食
减重者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晚上8点后最好不要再吃任何食物,拒绝丰盛晚餐和入睡前吃夜宵。
迈开腿:坚持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
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如下:
建议先从快走开始,每周快走5天,每天45分钟,行程约5公里(保持一定的速度)。等体能上来后,再过渡到慢跑等有氧运动。
但对于体重超标过多的人来说,想要单独通过运动、控制饮食的方式来减重,难度非常大。可求助于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专业医师应用药物或减重代谢手术来减轻体重。
具体可参考以下体重分期管理模式:
0期:
仅超重,不伴有相关疾病或其前期(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前期、高血脂、脂肪肝)。
超重就是健康警戒线,需要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例如改掉大吃大喝、总吃宵夜、吃得太油太咸等习惯,同时增加运动量。
1期:
超重,伴有相关疾病前期;或肥胖,没有或伴有相关疾病前期。
这一阶段需要专业营养师、医生介入,开具运动处方、制订饮食计划、减脂方案等,患者需要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
2期:
超重或肥胖,伴有相关轻中度疾病。
这一阶段除了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疾病,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还需要科学减重,可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减肥代餐等,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型减肥手术。
3期:
肥胖,伴有相关重度疾病。
这一阶段会严重威胁健康或寿命,如果在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3~6个月体重仍未改善,可能需要减肥手术。
对于所有人来说,控制体重都是一场持久战,只有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才能得到长久的健康体重。
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那就不要犹豫,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Chen K,Shen Z,Gu W,Lyu Z,Qi X,Mu Y,Ning Y;Meinian Investigator Group.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Aug 17. doi:10.1111/dom.1523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37589256.
朱丙连. 医学减重的“三板斧”[J]. 食品与健康, 2020年(12期).
生命时报《国人发胖速度令人担忧:过去40年肥胖数量增加4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329224317184171&wfr=spider&for=pc
顾佳怡, 王新艳. 运动与减肥[J]. 家庭医学, 2023年(8期).
蒋怡然王卫庆. 肥胖那些事儿[J]. 家庭用药, 2018年(8期).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