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新规:签字画押才能买?知情书背后暗藏国产系统突围战!

“本人已知晓鸿蒙系统存在部分软件缺陷,自愿购买且不追究责任。” 这句话一出,立马把华为送上了热搜。这一纸“知情同意书”,有人说是...

“本人已知晓鸿蒙系统存在部分软件缺陷,自愿购买且不追究责任。”

这句话一出,立马把华为送上了热搜。这一纸“知情同意书”,有人说是华为想甩锅,还有人觉得国产系统就该实话实说。

作为一个老数码用户,我也是第一时间去了趟华为线下门店,想看看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事会搞得很僵,结果现场的氛围却出人意料地……轻松。

签协议买手机?真不是每家都这样

我是在北京一家华为体验店蹲的,正好碰上有用户买了Pura 80 Pro,刷完8999元之后,店员拿出一张纸让他签字,当时那位大哥还愣了一下,调侃说:咋搞得像住院签风险告知书了?大家都笑了。

这份纸质协议说得很直接,意思就是:用户知道鸿蒙系统还在适配中,某些软件可能不太稳定,买了就别反过来找茬,但店员也专门解释了:硬件要是有问题,照样退换,这只是说软件兼容可能需要点时间。

之后,我还特意问了好几家门店,发现这事并不是全国都统一的,有的门店就口头提一句,有的要签字,有的根本就没提这个流程,后来我问了华为的朋友,他说这其实是部分门店“自选动作”,目的就是降低后期因为App闪退、功能缺失带来的售后麻烦。

而且我发现,这事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先例了,在今年3月华为折叠屏Pura X上市时,也有类似的做法。但那款机型定价高、用户少,没激起什么水花,这回的Pura 80是走量旗舰,首月目标1000万台,用户太多了,想低调点都难。

鸿蒙阵痛期,用户不是傻子

那到底为什么要签字呢?我翻了翻过去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Pura 80上市后,最常见的投诉居然是“软件问题”,占了六成多,最典型的几个问题就是:微信不能分身、银行App闪退、国外软件压根装不上。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代鸿蒙系统变得“更纯了”,因为它彻底放弃了对安卓APK的兼容,只能跑鸿蒙原生App,虽然说主流的App基本都适配完了,但目前鸿蒙原生应用才两万来款,跟安卓的200万比还是差太远了。

尤其是银行类App的问题最多,有个朋友在上海上班,吐槽说转个账要反复验证,银行客服说是“鸿蒙安全机制导致的兼容限制”。听着合理,但用起来确实挺烦人的。更别提一些小众工具、海外App,比如像Netflix,要看的话,短时间内几乎没戏。

当然,华为也不是躺平不管了,他们拿出了10亿做开发者激励,鼓励更多厂商适配鸿蒙。但我观察到,响应速度差距很大,大厂进展还行,小厂基本靠天吃饭,门店的那份协议,说白了,就是在这段阵痛期里先“讲明白”。

说句实话,反而被打动了

我还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签字用户中,满意度居然比没签的高出21%。我一开始觉得这数据有点扯,但后来看了几个用户的反馈,发现还真有点道理。

比如北京的李先生,他说签完协议后用了两周,反而对鸿蒙改观不少,他说导航的时候可以在状态栏悬浮显示路线进度,拍照调用微信原相机画质直接起飞,还有每周系统的更新是真的在修Bug。

我自己也翻了翻法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种“自愿不追责”的协议其实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你硬件要是出问题,该退还得退。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心理预期管理,有点像你点外卖看到“口味偏甜”的提示,你要是接受了,后面就没那么容易骂街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华为这招算不上完美,但起码算是一种真诚的处理方式。毕竟做操作系统这事,也没几个能一步到位的吧?

谁都不容易,鸿蒙这次要硬刚到底

我还看了下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披露的数据,鸿蒙原生应用现在每天新增100款,年底有望覆盖95%的常用场景,听着很振奋,但我个人觉得,关键还得看“非头部App”什么时候能补上。

举个例子,以前安卓用户等微信适配都的三个月,鸿蒙只用了45天,这已经是火力全开了,而像美团、支付宝、百度这些巨头,也都开始搞鸿蒙适配,这说明生态的气氛正在变好。

更让我意外的是,签署同意书的用户中,有37%会主动向开发者反馈问题,而行业平均才5%,也就是说,这些“知情用户”变成了真正的内测员,倒逼华为修Bug,甚至每周都在修12款以上的App闪退。

话说回来,如果哪天苹果也让你签个“iOS 19部分功能未完善”的协议,你会签吗?我身边有朋友说肯定不签,但也有人说,只要能提前说清楚,会愿意当小白鼠。

而这事吵得再凶,其实也说明一点:国产操作系统想要突围,靠得不只是技术,更要靠用户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