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那些给氧的方式
(2)普通面罩吸氧时,氧流量在5-6L/min以上,才可将面罩内的呼出气(包括CO2)冲洗排出。若给氧流速太低(如2-3L/min),不仅吸氧浓度下降,还导致呼出气的CO2在面罩积聚,促使CO2重复吸入。
(3)由于结构本质所限,普通面罩氧浓度最大为50%~60%,氧流量>8 L/min时吸入氧浓度也不会进一步升高。
因此,普通面罩适用于缺氧严重而无CO2潴留的病人,而且相比鼻导管它能提供较好的湿化。但面罩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患者有呕吐时容易发生误吸。
以上两种给氧装置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总的来说它们提供的吸入氧浓度不会超过60%(鼻导管更差一些,一般不会超过50%,即使给10L/min的氧流速)。要想进一步提高给氧浓度,还得靠以下装置。
3、附贮袋的面罩
(1)普通面罩的升级版。在普通的面罩上装配了一个乳胶或橡胶制的贮气袋(一般为600~1000 ml),为没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输送高浓度的氧(FiO2 >60%)。
(2)附贮袋的面罩分为两种:① 若面罩和贮气袋之间没有单向活瓣,称为部分重复呼吸面罩;② 若面罩和贮气袋之间设有单向活瓣,称为无重复呼吸面罩。此时病人只能从贮气袋吸入气体,呼气时气体只能从出气孔逸出,而不能再进入贮气袋。在呼气或呼吸间歇期间,氧气进入贮气袋,而吸气时主要由贮气袋供氧,如果面罩合适,能紧贴患者的面部不漏气,应用这种面罩可达到很高的吸氧浓度。
4、Venturi面罩
(1)面罩根据Venturi原理制成,即氧气经狭窄的孔道进入面罩时,在喷射气流的周围产生负压,携带一定量的空气从开放的边缝流入面罩。
(2)提供较为恒定的吸入氧浓度。Venturi面罩属于高流速给氧系统,由于喷射入面罩的气流速度超过患者吸气时的最高流速和潮气量,所以患者呼吸模式不会影响吸入氧浓度,故它能提供较为恒定的吸入氧浓度。可提供吸入氧浓度为24%、26%、28%、30%、35%、40%。虽然Venturi面罩能提供40%以上的吸入氧浓度,但其精确度明显下降,与实测值可相差10%。
(3)由于高流速气体不断冲洗面罩内部,可促使面罩中呼出气的CO2排除,基本无CO2重复吸入,面罩也不必与脸部紧密接触,比较舒适。适用于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尤其是需要严格控制的持续低浓度氧疗时应用更为普遍。
5、气体无创给氧装置
如氧账或头罩,主要用于儿童或重症不合作的患者,临床应用相对少见。
此外,还有贮氧导管、按需脉冲阀等,按需脉冲阀的特点是仅在吸气时输送氧气,克服了持续吸氧浪费大量氧气的缺点,对于一些需户外活动的吸氧患者极为有利,脉冲给氧高效、节省、无需湿化等优点,缺点是较为复杂,不美观,价格昂贵等。
二、有创性给氧
1、呼吸机给氧
最常见的有创性给氧方法。各种严重的通气障碍、ARDS、自主呼吸微弱或呼吸暂停等,在常规氧疗不能将PaO2升至安全水平或给氧后加重CO2潴留和呼吸抑制者,均可通过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使用机械通气。
2、鼻导管(鼻咽部)给氧
与普通鼻导管类似,但它插入更深,距离鼻孔约8~10 cm,达到鼻腔的软腭水平,在类似氧流速情况下,两者输送相似的氧浓度。鼻咽部给氧国内医院不常用,笔者从未见过。
3、经气管给氧
(1)患者没有气管切开时,可以在局麻下将穿刺针在第2、3气管软骨环间穿刺进入气管内,经穿刺针将直径为2 mm左右的塑料导管放入气管内,拔出穿刺针,留置导管在气管内约10 cm,外端固定于颈部,与输氧管相接。
(2)此法可供非卧床的慢性低氧血症患者长期使用,由于呼吸无效腔起到储存氧气作用,呼气时氧气损失少,故氧流量比鼻导管法少去一半,且可有提高血氧的效果。但该法应用不方便,有导管堵塞、肺部感染、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国内使用也不多。
4、其他有创给氧装置
(1)体外膜氧合(ECMO),高精尖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2) 高压氧疗,高压氧疗是指超过1个大气压的高压条件下给氧,可显著提高吸入气的氧分压,还可显著增加动脉血中的物理溶解的氧量,由于该方法给氧设备要求高,故也把它列入有创装置行列。
此外还有T型管和气管造口项圈给氧,它们适用于有人工气道患者。
参考文献
1、俞森洋。呼吸危重病学。2008
2、邱海波。ICU主治医师手册。第二版
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