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之魅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碣石山伫立昌黎县城之北,是昌黎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标识性山峰。
“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这是《汉书》的编撰者、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名著《西都赋》中吟的一句诗。班固讴歌的碣石,起码在汉朝和汉朝以前,是古时人们对“碣石”的一种认定。
在中国古典中,碣石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如《山海经》《尚书·禹贡》《史记·天官书》《史记·货殖列传》《战国策·燕策》《千字文》等。此外,“碣石”屡屡入诗,不仅仅《碣石门辞》《观沧海》《春江花月夜》,汉朝的梁竦《悼骚赋》有“临众渎之神林兮,东敕职于蓬碣”句,晋朝的左思《魏都赋》中有“恒碣嵁崿于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漾”句,唐朝诗人韦应物《弹棋歌》有“岂如昆明与碣石,一箭飞中隔远天”句,等等。由此可知,在古人心目中,与蓬莱仙岛一样成为神奇的众水朝宗之地,和恒山同样“嵁崿于青霄”的碣石山,不仅是中国名山大川“三条四列”的北条之尾北列之末,更是渤海之畔的标志,古代中国北方的代名词。
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又称“汉武台”,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最高峰。大小百余座山峰,留下了碣石观海、天柱凌云、水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东峰耸翠、龙蟠灵壑、凤翥祥峦、霞晖窣堵、仙影沧浪等自然景观。碣石山自古都是人类活动之地,在昌黎境内,已经发现大量细石器时代、商周时代、战汉时代的文化遗存。昌黎山海相依,福气祥瑞,如此山形水胜之地,凝聚了碣石文化、葡萄酒文化、滦河文化、海洋文化、韩愈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瑰宝,是昌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竭文化之源。
文字:佚名
图片:昌黎县摄影艺术专业委员会
原标题:《昌黎之魅 | 坐落于昌黎的神岳碣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