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族谱序
孟氏族谱序
2022-08-11 09:31:59
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中华民族姓氏排行榜名列73名,属大姓系列,人口约400余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份,其中山东省孟姓占全国汉族孟姓人口的26%。
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皇帝对“孔、孟、曾、颜”格外优礼。赐给祭田,免除徭役,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56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74代,到“昌”字辈共105代。素有“孔、孟、曾、颜”走遍全国是一家之美称。
“孔、孟、曾、颜”四姓名字辈50字如下:希(56) 言(57) 公(58) 彦(59) 承(60)宏(61) 闻(62) 贞(63) 尚(64) 衍(65) 兴(66) 毓(67) 传(68) 继(69) 广(70)昭(71) 宪(72) 庆(73) 繁(74) 祥(75) 令(76) 德(77) 维(78) 垂(79) 佑(80)钦(81) 绍(82) 念(83) 显(84) 扬(85) 建(86) 道(87) 敦(88) 安(89) 定(90)懋(91) 修(92) 肇(93) 彝(94) 常(95) 裕(96) 文(97) 焕(98) 景(99) 瑞(100)永(101) 锡(102) 世(103) 绪(104) 昌(105)
余今非但孔子的后裔按此字辈谱起名,而且孟子、曾子和颜回的后裔也一律沿用这个字辈谱,这样只要看到四大“圣裔”后代姓名中间的字,就可知道他们的辈份,这在华夏众姓氏中,唯有“孔、孟、曾、颜”四姓享有这一殊荣,在中国历史上实为罕见。
孔孟子辈源有历史演变,孔孟后人现在取名,证实定出行辈是在明初朱元璋赐孔氏8个辈字“公、彦、承、宏、闻、贞、 尚、衍”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56代孔希学及洪武17年57代孔纳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衍”旁加上去为10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10个字已不够用,由65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10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10字:“令德维垂佑,永锡世绪昌”。号称“神州通天家谱”。
中华历代名门望族都有家族的谱牒,以“详世袭、辩亲疏、厚伦谊、严冒紊”。孟氏家族盖不能例外。尤其是因历朝的优待,孟氏族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为防止出现漏洞,假冒孟氏宗人以偷逃赋役,对人丁入谱规定极为严格,有着较一般族姓谱牒更为严谨的特点。孟氏族谱字辈就很严谨,严格遵从“孔、孟、曾、颜”四姓字辈行名。
总观孟氏族谱,科学考究严谨,谋篇布局独特,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简练,叙事唯实不张,存真去伪求实,苦难历程动人,独立篇章感召,人文蔚起弥坚,族人殷实彰显,废者俱兴达观,盛者加隆日兴,虽别籍而异产,实同祖而共宗,百枝必归于本,水流必归于海,裔万派必归于祖,迄今踰数百世,孟氏又复林立,是则宗主厚望,昂亦德叨荣藉也。人生于世,无论为官为民,贫穷富贵,工农商学兵,三百六十行都将留下历史的足迹。
一个家族的发展史、苦难史、奋斗史、崛起史,必须具备“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孟氏家族这种坚韧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涵。一个家族的崛起,是一个复杂艰苦的探索过程。无论生存、发展还是进步,都没有先人留下的固定模式,一切只能靠孟氏子孙自己摸索前进。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像是一场毫不间断的接力赛,后继者总是以前人达到的位置为出发点,随后又超越苦难跑到他的前面,前人有过的曲折苦难便成为后继者的财富。
至于当代,顺应时代潮流,孟氏子孙为了体现自我价值,提高生存质量,从“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多以商贾安生,从政务工,实现了质变的华丽转身。逐渐跳出了土地走向城市,逐渐从社会最底层的角色,演变为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应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迁。每一次变迁中,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凝结着孟氏子孙穷则思变的决心和自强不息的勇气;每一次变迁中,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折射出孟氏家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传统美德家风。
家谱是根的象征,家谱蕴藏着一种凝聚,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修谱上可告慰先人,下可鞭策后世子孙,传承孟氏家规、家训、传统美德,永铭先祖艰难生存的苦难史、血泪史、创业史、发展史、崛起史,砥砺前行,振兴家国。
是为序!
上一篇 : 顾氏族谱序
下一篇: 黄氏族谱序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